导航菜单
首页 >  小语种大深坑小语种专业就业到底行不行  > 小语种:热门还是天坑?

小语种:热门还是天坑?

搜图

鉴于语言的专业性和师资体系搭建的难度,能够开设多种类外国语专业的大学还是少数。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类院校的外语系,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综合类双一流、985院校,或者因地缘特色而独具优势的院校,如黑龙江大学(俄语实力突出)、延边大学(朝鲜语实力突出)等;另一类则是专业的外语类院校,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等。

下表截取了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外国语言文学(0502)”类部分排名,各位同学可作为参考。在这里,笔者个人的观点是,高考分数较好的情况下,择校大于择专业,如果高考分数不理想,冲不上985和顶尖211,那么选择专业则显得极为重要了。语言固然是一门非常值得学习且会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但是如果能上同层次的综合性大学,发展路径会比专业外语院校更宽。当然,如果你是真的出于对语言的热爱或者有自己的发展计划,那么,请继续往下看。

编辑

搜图

图源: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学科知识结构及培养方式

绝大多数小语种专业同学在正式步入大学之前对自己所选的专业都是一知半解的,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从零开始,站在同一起跑线的。那么想在四年的时间里熟练掌握一门语言,势必要接受大量的基础课程教育。

各个小语种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是相通的,要求学生在经过四年的学习后,能具备扎实的专业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对该语种对象国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有广泛了解,并具有良好的语言交际和汉语-对应小语种互译能力。

小语种专业的本科教学分基础教学和高年级教学两个阶段。

—Σ—

基础教学阶段(大一、大二时期):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帮助他们掌握目标语种基础知识,达到用目标语种交流、沟通的中等水平,并对目标语种国家有基本的了解。以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朝鲜语专业为例,在这一阶段安排的课程有基础朝鲜语、朝鲜语会话、朝鲜语泛读、朝鲜语视听说、朝鲜半岛国家概况等。

高年级教学阶段(大三、大四时期):主要任务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基础科研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范围,并培养其对语言、文学、翻译和对象国研究等领域的学习兴趣。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葡萄牙语专业为例,高年级阶段的课程设有汉葡互译(包括笔译和口译)、实用葡语写作、高级听力等。此外,还开设有语言学与翻译、文学与文化、政治与经济等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Σ—

目前国内一些外语类领军院校和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大都会与所设专业语种对象国的一些国际知名高等学府签订合作协议,在对外交流方面成绩显著,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也曾听过不少同学会问“每个人都有机会出去交换吗?”“交换的学费和生活费是不是很贵啊?”对于这一类问题,笔者总结了三类常见的交换途径,大家也可以在招生咨询的时候询问目标院校是否有这些机会。

第一种是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项目,申请通过后可以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前往语言对象国交换学习半年或一年不等(具体时长视项目决定),留基委会提供资金支持,基本可以覆盖留学开支。但这种项目一般分到学校的名额有限,绩点排在前10%的同学会更有把握争取一些。

第二种是学校与对象国合作院校签订的交换项目,交换时长多为半年,这种类型的交换项目会互免学费,生活费部分有的院校会提供留学资金支持,有的院校则没有,建议在入学之初就和专业老师或教学秘书了解清楚相关政策。

第三种是个人申请的交换项目,因为前两种途径的名额有限,那么绩点排名相对落后但又想有一段交换经历的同学可以考虑自主向对象国院校提出申请,这种方式的费用是需要由个人承担的,并且要和学校提前沟通好修读课程的学分转换事项。

目前许多院校都在大力推行“7+1”模式,让学生在校8个学期中,有1到2个学期(一般是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前往语言对象国进行深入学习,在浓郁的语言氛围中磨练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但近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逼停了一些学校的交换计划,还有一些同学陷入成功申请出去交换却等不到机票回国的困境,因此,同学们在做规划时,也要注意参考当时的国际局势。

小语种的新型培养趋势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当前我国小语种教育培养模式中,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学习内容仍然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语言以及文学方面的教育上,尽管语言教育以及小语种文学教育能够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语言基础,但单一的专业内容学习会导致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缺失。

例如:在进行对外商务贸易时,小语种专业人才需要协助对外贸易企业进行商务内容谈判并协助企业签订对外贸易合同,在这一过程中,小语种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小语种词汇,而且还要对小语种国家的商务贸易习惯以及相关国家的法律进行一定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掌握小语种国家一定的商务礼仪和风俗,帮助对外贸易企业达成合作。因此,单一语言技能还不足以成为个体在人才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高校也正在探索小语种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Σ—

2021年底,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到要继续加大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所需语种专业倾斜力度;2024年起,除北外、上外、外交学院继续接收英语专业保送生后,其它高校招收的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均安排在除英语以外的小语种相关专业,鼓励高校培养“小语种+”复合型人才。

那么究竟什么是“小语种+”呢?

从字面上看,就是小语种专业本身+另一专业/领域,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在教育部《通知》发布之前,就早在践行这个概念,不过在最开始,指的是“小语种+英语”的形式,小语种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语言,还会强化其对英语的应用水平,并且会为学生提供英语专四、专八的考试机会,所有在校学生都要通过专四考试(北外也是如此)。

现在“小语种+”的内涵逐渐丰富,虽然依旧重视英语教育,但“+”的部分可选择的领域

相关推荐: